宣恩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恩文史 > 正文 内容
《宣恩往事》选登—民间舞蹈

宣恩政协网2023/08/24 16:40:59 来源:本网

字体:

  

舞蹈是以提炼、组合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并与歌词、音乐、道具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表演艺术,是人类历史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宣恩的舞蹈,按时序划分,有自古传承的土著舞蹈,有清代“改土归流”之后,客民带入的各族舞蹈,也有民国时期,国民党部队传入的舞蹈。按其属性可分为祭祀舞、灯舞、乞讨舞三类。

祭祀舞有摆手舞、铜铃舞、傩舞、猴儿鼓、绕棺舞等舞种。

灯舞有龙舞、狮舞、耍耍(也属祭祀舞)、彩船、轿子、轱儿车、蚌壳精、虾子灯、牛灯、驴灯、挑花篮、高跷等舞种。

乞讨舞有连厢、干龙船(也属曲艺)、龙头赶棒等舞种,龙头赶棒只流行于板栗园、上洞坪及咸丰的尖山等地,清末民初消失。

侗族带来的哆耶舞,苗族带来的芦笙舞,在宣恩虽流传不久,而遗痕尚存,如侗族玩灯时所唱的哆耶调,至今仍在传唱不衰,农村用竹管竹叶所制的吹奏乐器,仍与芦笙的原理相似。

现将宣恩舞种的分布状况列表如下,再将其分别简介。


舞种分布表

 

乡别

 

 

 

 

 

 

轿

 

蚌壳精

挑花篮

 

 

 

虾子灯

 

 

 

城关




镇关








长潭河










万寨







椒园






晓关






板栗园







高罗





凤山






新安








西坪









沙道沟





乐坪







注:有”的表示该地有此舞种



下一篇:《宣恩往事》选登—乞讨型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