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内容
“五把车”的历史沿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宣恩政协网2017/11/24 15:37:35 来源:本网

字体:

  

  2017年11月24—27日,根据县政协的安排,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刘建中、退休干部刘吉清、吴荣棠等一行3人,与居住在“五把车”一带的村民胡玉龙(69岁)、石玉元(72岁),退休干部王平香(71岁)、退休教师丁进绪(80岁)分别进行了走访座谈,实地考察了解“五把车”的历史沿革,还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事后进行了专题讨论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历史沿流
  五把车,位于宣恩县城贡水河南岸,现贡水花园、万和广场一带。东抵贡水一桥,西至贡水三桥(龙门桥),南与岩堡村接壤,北以贡水河为界,原是椒园公社宝塔大队的一个自然村,现属珠山镇宝塔村所辖,人口约100人左右。
  据传从宋末元初起,陆续从外地迁来石、屈、张、李、丁、王等姓氏在此地安居落业,繁衍生息,垦荒开田近300亩,种植水稻。由于此地地形呈L型,山体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透严重,自然灌溉农田很难,石、屈、张等各姓氏先后在贡水河里安装五把筒车,专门用于抽水灌溉农田,于是这个地方就叫“五把车”,相沿成习,传承至今。
  “五把车”这一地名究竟具体源自何时,尚无史书具体记载。不过,150多年前的清朝同治版《宣恩县志》中却记载了“五把车”这个地名。县志载:“嘉庆十三年,又五月十五日,宋宏尧弟兄捐买一契,施南里,地名五把车,卖主张学盛,价银壹佰陆拾陆两正。”
  “嘉庆二十五年,宋宏尧、唐开洋、郭维连、石尚忠、屈进忠、李治仁、聂兆庆、唐开第、覃长有、夏商成、杨大和、文应楷、钟毓、隋世钦、孙志先、谭德新、覃庆善、罗荣程、孙志善等捐买一契,地名五把车,熟土二块,大小水田拾玖丘,基地园土一并在内,卖主张万选、万全、万富。租谷拾肆石连上户。价银伍佰壹拾伍两壹钱贰分伍厘”。大户人家捐买田地,用于“义学田”,曾为宣恩县城的一段佳话,(“义学田”就是当年私塾学生栽秧打耙、体验农活的地方,即农业实习基地)。这也是宣恩唯一记载“五把车”地名的史书,再追根朔源,只能根据传说推断,有可能源自宋末元初。
  筒车,是一种提水机械,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为适应水低岸高的地方灌溉,就用高转筒车,它比普通筒车要大,可以提升水的高度,靠湍急的河水难以冲动,需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我国自唐朝晚期就开始使用这种机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现河滨广场、龙洞电厂、“五把车”一带的农民还在使用普通筒车提水灌田。(如图)
  二、文化底蕴
  (一)农耕文化的再现。农耕文化起源于“男耕女织”之说,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的方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类型。筒车是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地道的一种农耕文化,并外延或渗透到语言、戏剧、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的文化之中,如“太阳落坡又落岩(aī),打把筒车车转来,筒车车干河中水,要把情妹车拢来”,这首民歌就是农耕文化的又一种表现形态。
  (二)自然景观的沉浮。“五把车”一带有众多的自然景观,曾让人记忆犹新。
  1.柳树堡。早年石家院子就坐落在岸柳浓郁、枝叶婆娑、波涛拍岸、群雀啾啁的柳树堡上,面临贡水、清风习习,现已不复存在。
  2.神龙潭。位于石家院子前的贡水河中,岸上有一个大洞,传说里面藏有蛟龙,故名,后因蛟龙出走,神龙潭也就消失了。
  3.漩潭。贡水河南岸,水清沏,起漩涡,故名,后因河道改造,现亦不复存在。
  4.七节龙。贡水河南岸,有一自岩堡村向北延伸,犹似由七节龙组成的山,莾莾苍苍,富有生机。
  5.加灵堡。七节龙右侧,有一圆形小堡,有人根据巨龙护宝的传说,将其取名为加灵宝(堡),成了当地一景。
  6.小鹤嘴。五把车境内有一个小山堡,活像仙鹤之头,仙鹤头的两边各有一个水潭,犹似仙鹤的双眼,人们便称此地为小鹤嘴,沿习自今。
  (三)民间故事的神奇。传说宋朝末年,贡水河北岸有个石家院子,院子里有个很有名气的人,叫石大人。石家院子坐的地方,地势比周围都要高一点,河里涨水,也淹不到这里,这里柳树成荫、修竹茂密、百鸟飞翔,一派祥和景象,院子底下是一个大洞,里面藏有蛟龙,是一处风水宝地,石家曾一度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不知哪年哪月哪天,天气晴好,突然变天,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洪水汹涌而来,这时,只见从洞口喷出一股白烟,慢慢变成一条虹,并把洞前的那片竹林从北岸推到南岸,洪水涨起一丈多高,石家院子也被淹了。不一会,虹不在了,洪水也消退了,石家院子下坠了,与周围平齐了,洞口被堵了,蛟龙下海了,原来的神龙潭变成了沙滩。现在的贡水三桥曾被称为龙门大桥,兴许是根据这一民间传说来构思命名的。
  三、开发利用建议
  为配合“县城4A景区”建设,充实“水文化”内容,扮靓“宜居、宜业、宜游”县城,结合“五把车”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内涵,建议如下:
  (一)以贡水三桥(龙门大桥)为中心,安装若干普通筒车或高转筒车,建立筒车体验区。一可再现历史、传承文化、记住乡愁;二可让游客利用脚手之力,转动筒车,亲身感受使用筒车的乐趣。
  (二)在贡水湿地公园内的上大坪、下大坪(以现凉亭桥为界,以上为上大坪,以下为下大坪)或半边田选一合适地方建一座石碾坊,将龙洞库区水通过管道引入碾坊作为石碾的动力,用后的水又回归贡水河,成为良性循环。这一原生态古老作坊的再现,可以回放历史,审视现实,忆乡愁,引乡思,聚合力,激斗志,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执笔人:刘吉清、奚泽辉、刘建中、吴荣堂)
 


上一篇:时停时建,一拖十年 学校建设为什么就那么难?——关...